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牡丹江的地产远大前程

发表于2012-08-01


7月的东北,人山人海。

哈尔滨前往牡丹江的火车,因暑期,加上省内外游客,一票难求。官方统计说,牡丹江每年接待游客近1000万。

在拥挤不堪的客运站,排了近一个小时,才买到当天最后一班到牡丹江的大巴。夜晚十点多到达,以为车马喧哗,没想到迎面而来的却是行道旁边的微雨的风中轻轻摇曳的杨柳,整座城市一片寂静。难怪很多评价说,这里是塞上的江南。

但这并非牡丹江全部。

牡丹江市因松花江最大支流之一牡丹江自南向北纵贯全境而得名。这一流域孕育了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满族。

而现在,这片土地的后人,正企望在东北亚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。

牡丹江东侧与俄罗斯接壤,对俄进出口总额一直保持黑龙江省首位,是中国对俄第一经贸大市。来的当天,当地各大媒体刊登的最大新闻,是该市拟投入328亿在阳明区打造的对俄贸易新城区正式动工。

在沿边开发、东北振兴的国家战略下,东北亚区域经济的远大前程,正在这个面积4.06万平方公里土地的脉搏里沸腾。

转型沉浮

牡丹江市因松花江最大支流之一牡丹江自南向北纵贯全境而得名。全市位于流域的中游河谷盆地。

三千年前,牡丹江一带是满族的发源地,隋以后崛起过渤海国、大金。作为“祖宗发祥之圣地”,大清入关后,对这一地区实行禁垦,一直到1903年沙俄修建中东铁路才得开禁。

伪满时期,牡丹江因位于“满洲里-绥芬河”“图们-佳木斯”两条铁路线交叉的纽带位置,于1937年12月建市,作为日本掠夺资源的据点。

而解放战争期间,杨子荣斗坐山雕,至今仍是密密丛林中的光辉。

这些铁马冰河的岁月,并未给牡丹江增添苍桑感。眼前的牡丹江,往昔已依稀,人们走在未来的路上。

牡丹江现在总人口280万人,城区92万,其中大部分人口以及后代均是来自闯关东时期的山东及河北两省。少数民族的比例是8.7%,以朝鲜族和满族人居多。

据当地一位政府官员介绍,由于融合度很高,不需要出台特殊的民族政策。

牡丹江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,和东三省许多城市一样,它正经历艰辛的转型。

改革开放初期,牡丹江形成了以化工、机械、纺织等轻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,一直在全国中等城市中位居前列,彼时牡丹江甚至可与宁波比肩。

然而,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大规模国有企业改革中,市场竞争中“民进”没有及时填补“国退”的空白,令牡丹江陷入困境。

据中社科院的《2011东北蓝皮书》,这一阶段牡丹江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总值的比重一度由最高点的40%下降到最低点34%,到2005年,全市经济总量只有302.8亿元。

这个局面在“十一五”期间得以改善。通过重点发展化工、木材加工、能源、造纸、装备制造、食品加工六大支柱产业,2011年全市经济总量增加到920亿元,财政收入实现117亿元,其中GDP在全省十三个地级市中居第三位。

以牡丹江的煤化石化产业为例,该产业一直是全市工业的主导产业,经过多年建设,在企业数量和规模、产品品种和市场占有率,以及人才和技术基础等方面奠定了较为雄厚的产业基础。

2012年牡丹江政府工作报告中,有一句话令人感慨,“整整有18年时间经济徘徊不前的局面终于得以突破。”

繁荣的边贸

2011年,牡丹江被机构评选为中国最具发展的十大城市之一。这主要是因为其特殊的地缘。

牡丹江与俄罗斯远东南部的滨海边疆区接壤,边境线长达211公里。市域内有4个国家一类口岸,其中绥芬河综合保税区是东北地区唯一的沿边陆路综合保税区。

当前,东三省与俄罗斯合作渐入

佳境。出于国家的均衡发展战略,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同时成为两国开发重点。

一方面,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,需以大开发带动大调整和大改革。而俄罗斯远东地区是上自然资源最丰富地区之一,但苏联解体后,该地区失去政策和资金支持,经济落后全国水平。

这是一片让人心动的新兴市场。目前俄远东地区日用消费品有60%依赖进口,地区粮食,蔬菜,肉奶等农产品不能自给。同时,劳动力严重不足。估计,远东地区2002到2020年,劳动力缺口达25万。

俄前总统梅德韦杰夫在2009年曾表示,“远东地区经济复苏任务需要与中国振兴东北计划相协调”。2010年,中俄两国元首进行了6次会晤。

这带给牡丹江巨大的发展空间。

牡丹江商务局统计,2011年,全市对俄贸易进出口总值实现53.7亿美元,同比增长18%,占黑龙江全省对俄进出口总值的28%。

进口产品主要是原油,木材,铁砂矿,纸浆,出口则主要包括蔬菜,纺织品,机械、水果等。在去年出口俄罗斯的商品列表中,还包括足球、篮球、排球共125万个。

木材的边贸空前繁荣。中国因实施天保工程,严禁采伐,而俄罗斯有全22%的森林资源,木材蓄积量也占到的26%,因此成为中国木材主要进口国之一。

2011年,绥芬河口岸木材进口量达到490万立方米,占全国进口量的40%。

牡丹江市商务局副局长赵国栋介绍,进口木材部分运往关内省份,部分落地加工,主要制成品包括木制百叶窗帘、实木家具、实木百叶门、胶合板、实木复合地板等,主销俄罗斯、韩国和日本及国内市场。同时,也有本地企业在远东地区买下大山,雇中国工人从事采伐、加工。据了解,中国工人在当地的月薪平均在7000元左右。

不过,远东地区大量涌现的中国人的身影,也令俄罗斯顾虑重重,政策也时有反复。比如,俄罗斯已不允许原木直接出口,必须在俄完成初加工。此外,不再进口水稻,同时要求中方在其境内所种粮食只能在本国销售。

“过埠不”的困局

当前,令牡丹江感到忧虑的是,边境贸易,只是看上去很热闹。

一大原因是对俄进出口总值中牡丹江本地产品所占份额很少,“过埠不”使得牡丹江呈现的更多是口岸的通道功能。

据统计,2011年,牡丹江全市的产品出口比重和进口资源落地加工率分别为8.5%和37.5%。

其中,出口的服装,鞋帽,纺织品,多来自江浙等东部省市。而本地的恒丰纸业(600356,股吧)、大宇制纸年加工俄罗斯纸浆数量仅占俄罗斯进口纸浆的16%,进口的铁矿砂则全被运到外地加工。

其次的问题是,本地加工附加值不高。

作为典型代表的木材加工,近几年就遭遇了很大困难。受金融危机影响,木业产品的主要消费国消费能力下降,国内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,也令木材市场形势低迷。而且,由于低档产品比例太大,市场竞争力低,很多中小企业生存艰难。

《2011东北蓝皮书》也指出,东三省与俄罗斯经济合作,基本是中方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,俄方出口资源密集型产品,属资源互补,而非产业互补。但是贸易产品结构单一,附加值偏低,易受双方政策、价格、市场的影响,具有经营风险。

产业升级转型是必然趋势。但赵国栋说,产业升级很难。比如木材产业,升级需建立品牌,提高研发水准,了解国际国内市场,这样的人才很少,其次,家具运输难度大,“车皮有限,板材占空间小,而精加工的成品,体积大,还要考虑东北的特殊气候。”

第三个问题是沿边开发主体弱小。

现在的边境贸易,主要以边境城市和民营企业为主体。

“边境线过去都是贫困区,产业、技术、人才都不配套。如绥芬河,本地连水都没有,要在东宁建水库。而民营企业抗风险能力也很低。”赵国栋认为,需要以整个城市、包括全省范围内重点城市作为支撑,来带动沿边开发,对俄贸易才有希望。

从2006年起,牡丹江市沿301国道即启动了哈(哈尔滨)牡(牡丹江)绥(绥芬河)东(东宁)对俄贸易加工区建设。

2009年,哈牡绥东对俄经济带被规划为黑龙江省“八大经济区”之一,2011年,国家“十二五”规划中,将牡绥地区提升为重点开发区域。“哈牡绥东”的定位是,对俄贸易加工区、全国对俄开放的桥头堡和先导区。“但是这个经济带怎么发展产业,发展什么样的产业,从国家到省、市,目前还不明确。”赵国栋称。

这已是很急迫的事。为抢占开发俄远东地区的先机,日、韩企业在国家支持下,近年投入近百亿美元的巨额资本,两国对俄贸易增长率已超过了中国。

“东北本来就是缺少资金,大规模对俄罗斯不现实。”赵国栋说,“所以沿边开发,单靠牡丹江这样的城市或者沿边几个县市是无法完成的,还是需要国家战略层面的整体支撑。

 

发表于2012-09-27

言之有礼。

上一页|1|
/1页